最近温哥华楼市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局面:房价比前两年明显低了不少,很多人都跃跃欲试想趁机入手。但是,另一边,银行的房贷审批却越来越严格,很多人发现单凭自己的收入和信用,很难拿到理想的贷款额度。
于是,“找人帮忙贷款”成了不少买家的选择。
可问题是,很多人分不清——联署人(co-signer)和担保人(guarantor)到底有什么区别?
更别提,一旦角色选错,轻则贷款批不下来,重则惹上一身麻烦。
今天就帮你把两者的差别掰开揉碎讲清楚,让你在温哥华买房的关键时刻,少走弯路。
联署人(co-signer)和担保人(guarantor)有什么区别?
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房贷债务承担责任的时间点不同。
联署人(co-signer)从贷款第一天开始就是房产的部分合法产权人,并且对房贷支付承担首要责任;而担保人(guarantor)则不会出现在产权证上,只有在借款人违约、贷款方用尽所有催收手段后,才会被要求承担还款义务。联署人的信用和负债会立刻受到影响,而担保人的责任则是次要的、附条件的。
两者都能帮助提升贷款申请的成功率,但在角色和责任上有关键差别:
联署人(Co-signer)
产权登记:通常会同时出现在贷款合同和房产产权证上。
共同拥有:由于在产权证上,联署人对房产拥有部分所有权。
共同责任:联署人对按揭付款负有同等责任。
常见场景:当借款人的收入资格不足时,经常会邀请父母等人作为联署人来帮助其获得更高额度的贷款。
担保人(Guarantor)
不在产权上:担保人出现在贷款合同中,但不会出现在产权证上,因此对房产不享有所有权。
后备付款人:若借款人违约,担保人承诺承担还款责任。
责任性质:虽然没有所有权,但仍然要对债务承担法律责任。
常见场景:通常在借款人收入符合条件,但因资产或信用记录不足(例如信用历史短或较差)时才会使用担保人。
担保人范围:必须是直系亲属或直系关系人(配偶、同居伴侣、父母、祖父母、子女或兄弟姐妹)。
一个形象的比喻
联署人:就像双打搭档——两人都在贷款合同和房契上。如果一方无法付款,另一方必须承担,而且两人都拥有房产份额。
担保人:更像安全网——并不分享房子,但如果借款人违约,贷款方仍能向担保人追讨债务。
担保人要注意:债务也算在你名下!
很多人以为,当担保人只是“帮个忙”,平时不用掏钱,也不算自己的债务。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。
在银行和贷款机构的眼里,只要你签了担保合同,这笔房贷的债务就等于“挂”在你名下。即使借款人一直按时还款,你也已经被算作承担了这份潜在责任。
这意味着什么?
未来你自己申请贷款时,额度很可能会被压缩。 因为银行在评估时,会把这部分担保债务计算在你的总负债比里。
信用风险上升。 如果借款人真的还不上钱,银行追到你这里,你不仅要承担偿还压力,还可能直接影响你的信用记录。
影响买房计划。 很多父母为了帮子女买房做了担保人,但等到自己想换房或投资时,才发现贷款额度被“占用”,一时难以下手。
所以,做担保人绝不是一纸签名那么简单,而是真真切切背上了一笔潜在的债务。在答应之前,一定要先评估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未来规划。
担保人收入什么时候能算进贷款资格?
CMHC保险/不可保贷款:担保人必须是配偶或同居伴侣,并且共同居住在该房子里。
Sagen、Canada Guaranty保险贷款:担保人可以是直系家庭成员,不一定要同住,但要有合理解释和文件证明。
换句话说,联署人是“共同上车”,担保人是“后备兜底”。如果你正考虑买房,千万要分清楚这两者的区别,否则可能会在未来贷款或还款时,掉进意想不到的坑。
【声明】本文由The House Club原创制作,未经书面许可,请勿转载。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