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哥华大力推行的多户住宅(multiplex)分区,本意是让独立屋用地能容纳更多住房。但如今,一批又一批正在施工的项目,因被认定建得离高压电线过近,遭市府下达停工令。
市府发言人在邮件中确认,被针对的项目都是后巷屋(laneway houses)。
就在过去一周,已经有五个后巷屋被认定不合规并被叫停。这是继此前九个“多户住宅”(multiplex)项目因严重安全隐患而被下令停工之后的又一次集中行动。
所谓“多户住宅”是市府在2023年实施的新分区政策,允许在独立屋或双拼屋地块上建造最多六套住房。市府称之为“小型多户住宅”,希望借此缓解长期存在的住房供应不足。
自2023年政策落地以来,市府已收到579份开发申请,并发放了114份许可。
如果再向前追溯,自2009年后巷屋被允许进入低密度社区以来,全市已经建成数以千计的后巷屋,但此前从未出现过电力线间距问题。
市府表示,在发现“第一批”9个项目的建筑位置距离后巷电线过近后,又主动审查了450个在建的后巷屋作为“额外预防措施”,最终确认其中五个不合规。
虽然市府拒绝公布具体地址,但一位消息人士向 Postmedia 提供了名单。记者实地走访发现,这些位于温哥华东区的建筑大多已经进入施工后期,有些几乎完工。市府的公开许可数据库也显示,这些物业确实收到了停工令。
市政甩锅:并不检查这一环节,是专业人员的错误
市府在电邮声明中指出,《加拿大电气规范》(Canadian Electrical Code)对电力设施的退缩距离(setback)有明确要求,但市府工作人员并不检查这一环节。按照规定,工程师、建筑师或电气承包商需在审图时出具专业保证,确认项目符合 B.C. Hydro(卑诗电力公司)的电力退缩要求。
“不幸的是,认证专业人员出错,批准了不符合退缩要求的建筑。”市府发言人表示,“这意味着这些建筑离高压电线太近,给工人和住户带来严重安全风险。”
市府证实,出错的并非同一位认证专业人员,但基于隐私原因,拒绝透露更多信息。
除市府下达的停工令外,WorkSafeBC 也因“工人安全存在重大持续风险”,对其中部分工地发出了停工令。
市府称,作为“额外预防措施”,目前正主动审查更多项目是否合规。
建商的无奈:审批已通过,快完工被叫停
一名在东温哥华负责被叫停项目的总承包商表示,如果真有问题,市府早该在审批阶段发现,而不是等到施工几乎完成。
“房子几乎完工了,所有检查,包括测量、电气检查都通过了。”这位不愿具名的承包商说,“他们应该早就指出来。”
他表示,自己刚收到停工令,称其后巷屋距离电线过近。他预计很快会与 B.C. Hydro 代表会面寻求解决办法。
“我们必须找到替代方案,我不会拆掉它。已经有租客等着入住了。”他说。
Smallworks 公司创始人杰克·弗赖(Jake Fry)表示,自2009年温哥华允许建设后巷屋以来,他的公司已建造了400多套,“从未听说过这种问题”。但他指出,新分区允许在地块后方建造更大、更高的结构,建商为了“最大化面积”,才导致了这一突发情况。
他表示,公司目前在建项目没有遭遇停工令,但一些正在筹备的项目可能需要重新设计。
市府发言人则称,正与 B.C. Hydro 及申请人合作,仔细审查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,并强调“拆除只会作为最后手段”。
一位承建商坦言:“心理压力很大,项目无法推进,不知道怎么办,已经损失了很多钱。”
专家认为,此类问题虽严重,但不会终结温哥华多户住宅计划。
写在最后
温哥华多户住宅改革原本被视为解决住房危机的“先手棋”,市府一方面高调推动住房密度提升,另一方面却在审批与监管上“掉链子”,让建商、业主和未来租客为错误买单。
难怪不少人批评:政策听起来很美,执行起来却是一地鸡毛。
真正的住房改革,不仅要有决心,更要有周密的制度和监管。如果连电线退缩这样的问题都没有提前考虑清楚,那所谓的“住房危机解药”,很可能又变成了一剂“半拉子工程”。
内容来源:https://vancouversun.com/opinion/columnists/vancouver-laneway-house-projects-stop-work-orders
https://vancouversun.com/opinion/columnists/vancouver-multiplex-work-halted-power-lines?utm_source=read-more
【声明】本文由The House Club编译制作,未经书面许可,请勿转载。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