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则震撼温哥华地产圈的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:温东Renfrew天车站附近的26栋独立屋被发展商打包收购,总价超过1亿元,加价幅度接近估值的一倍,市场为之一震。
这批房屋位于温东E. Broadway、E. 10th Ave. 和 Kaslo St. 路段,靠近天车Millennium Line的Renfrew Station,地段优势明显。买家是本地知名发展商Sightline Properties,收购行为被认为是为即将到来的高密度开发作准备。
打包收购详情:26户换手,布局清晰
据报道,Sightline Properties共收购了26栋独立屋,其中13栋面向E. Broadway,13栋面向E. 10th Ave.,两排物业之间由一条后巷相隔,整合后形成了一块面积约2.86英亩的大型地块。
收购时间跨度约一年:
其中14栋是在去年内完成交易;
另外7栋则在今年2月成交。
这批物业大多是40年以上的旧屋,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代,很多只是单层平房,现时已无太大居住价值。
成交价格远高于估值,总价超1亿
据卑诗物业估价处(BC Assessment)数据,截至去年7月,这26栋独立屋的合计估值约为5330万元。然而,市场成交价远超这个数字。
单栋价格从173万元起跳,到最高580万元不等;
其中有5栋成交价超过500万元;
整体总成交金额超过1亿元,溢价接近100%。
这意味着:在合理的城市规划预期和土地整合前景之下,原本并不抢眼的老屋,可以变成“金屋”。
背后逻辑:天车+新规划=土地变黄金
为什么发展商愿意高价收购这些老房子?原因只有一个:潜力巨大。
目前温哥华市府正在推进靠近天车站的高密度开发政策,Renfrew站和附近的Rupert站已被纳入Transit-Oriented Development(TOD,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)优先区域。该区域的分区规划预计将在今年夏天提交市议会审议。
换句话说,这片原本以低密度住宅为主的区域,未来有可能转变为中高层公寓或综合用途开发区,容积率和建筑高度都有机会显著提升。发展商现在的收购就是在提前布局,一旦规划落地,土地价值将再次翻倍。
类似案例:2024年大温多个区域也出现同类“爆点”
这种“提前埋伏—收购—爆发”的模式,其实在大温多个区域屡见不鲜,以下是几个近期的典型例子:
本拿比Metrotown附近:一组独立屋被本地开发商打包,以约评估价1.7倍成交,为未来高密度塔楼预留空间。
素里市中心King George站周边:2024年初一块原本为低层住宅用地的合地,在新规划公布前夕被匿名财团高价收购,短期内估值激增。
高贵林Burquitlam站一带:一些原为独立屋的小街区,在天车延线带动下迅速被整合为综合开发用地,带动周边楼价走强。
对投资者的启示
这类案例对普通买家和投资者来说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:
不要只看现状,要看未来规划。一个旧区,只要规划方向变了,它的价值就会发生质变。
交通枢纽周边仍是投资主轴。尤其是天车沿线,未来的发展密度几乎是可以预期的。
如果说以往靠买独立屋持有收租、升值是传统做法,那么现在土地整合、潜力规划的“套利”逻辑,正成为更多资金的关注点。
温东这批“亿元独立屋”的案例再次证明,城市更新并不是遥远的概念。在政策、交通、规划等多重因素叠加下,普通的土地也能在对的时机成为资本的宠儿。
对市场来说,这既是一次高调的交易,也是一种信号:大温的土地争夺战,已经从传统豪宅区,转向更有未来的“规划区”。谁先看懂,谁就能抢先上车。
【声明】本文由The House Club原创制作,未经书面许可,请勿转载。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