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,大温楼市项目接连受阻,不少开发商开始将矛头指向各级政府的“过度干预”。
今年7月,卑诗省26位地产开发商和业界领袖联名上书,呼吁联邦和省政府放宽对外国买家的限制,包括 2023年开始实施、预计2027年才到期的联邦外国买家禁令,以及自2016年起实施的 卑诗省外国买家税。
不过,新上任的卑诗省住房与市政事务厅长Christine Boyle很快表态拒绝,认为这是“倒退”,会让温哥华再次回到“外国投资客买空公寓、社区空心化”的老路。她强调,省府不会放松对投机炒房的打击。
开发商:政府才是推高房价的“真元凶”
Townline Homes首席执行官Rick Ilich则直言,真正推高建房成本的,其实是各级政府。
他指出,各类开发费、附加税、气候政策、无障碍和抗震标准等叠加起来,能让建房成本增加近50%,尤其是在温哥华本市。如今,政府相关费用已经成为房屋开发中“最大的一笔开销”。
“政府一边说要改善住房负担能力,但另一边却把新房当成提款机,”Ilich说。
提议:外国买家可以买,但必须先出租5年
虽然Townline Homes没有在7月的联名信上签名,但Ilich提出了一个“折中方案”:
允许外国买家重新进入市场,但必须 通过专业租赁公司,将新购房产出租满5年,才能自住或另作安排。
在他看来,这既能帮助政府缓解租赁市场紧张,也能让滞销的楼盘项目重启,避免大规模烂尾。
Ilich强调,过去大温租赁市场的主力,其实就是个人买家(包括外国买家)购入的公寓,然后投放市场出租。虽然其中也有空置的情况,但绝大多数都是租出去的。外国买家在项目中的占比通常不到10%,却提供了不少租赁房源。
为什么需要外国资本?目前,大温开发商普遍面临困境:
新盘预售不达标 → 拿不到贷款 → 项目停摆甚至取消;
建筑成本、利率高企 → 即便是政府鼓励的专用租赁项目,也难以推进;
移民人数下降、经济疲软、居民外流 → 本地购房需求疲软。
在这种情况下,Ilich认为,引入一部分外国资本,能帮助项目达到预售门槛,推动资金流转,最终增加住房供应。
“为什么不利用这些资金?反正条件是必须先出租,既能解开发商的燃眉之急,也能满足社会的租赁需求。”他说。
观点分化:保障本地人 vs. 激活市场
目前,这一提议还停留在开发商呼吁阶段,省府并未松口。支持者认为,这是现实的“过渡方案”,既能补充租赁房源,又能激活死气沉沉的市场。反对者则担心,一旦外国买家回归,房价可能再度被推高。
【声明】本文由The House Club编译制作,未经书面许可,请勿转载。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